so米直播

防守反击的极致展现,“穆式国米”4231阵型详解

  热点集合:

  

 

原标题:防守反击的极致展现,“穆式国米”4231阵型详解

说起穆里尼奥,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回想起他那堪称完美的职业生涯。早在2004年,当时只有41岁的穆里尼奥就带领着葡超的波尔图以黑马姿态一路斩落各路豪强,最终和法甲的摩纳哥会师决赛。在当赛季的欧冠决赛中,穆里尼奥率领着他的弟子们再次展现出极强的攻防结合能力,最终凭借着卡洛斯·艾拔图、决赛最佳球员德科和阿列尼切夫的进球,波尔图在德国盖尔森基兴奥夫·沙尔克体育场3-0完胜摩纳哥,捧得了本世纪首个非五大联赛欧冠冠军,也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本世纪唯一一个非五大联赛欧冠冠军。

此后穆里尼奥先后辗转切尔西、国际米兰、皇家马德里、曼彻斯特联等豪门球会,取得了包括3次英超冠军、2次意甲冠军、1次西甲冠军在内的多项奖杯。毫无疑问,穆里尼奥就是当今世界教练行列中最耀眼的那一个。当然了,或许不少球迷看到这里会略有疑惑:穆里尼奥的执教生涯固然成功,但他当下也陷入了执教生涯的低谷。无论在曼联还是热刺,葡萄牙人为球队带来的成绩都难以与之前相比。这是否意味着穆里尼奥所推崇的防守反击战术已经落伍了呢?

毫无疑问,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足球世界中没有永恒无敌的战术,只有通过局势适时进行细微调整,才有可能迎来心仪的结果。穆里尼奥的防守反击之所以在当下没有展现出类似于以往的效果,更多是因为其他主教练或多或少都研究出了针对性的对抗策略。不过支持穆里尼奥的球迷朋友们也不用太过于焦心,葡萄牙狂人无论在执教哪支球队时都出现过低谷,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新世纪最伟大的主教练之一,更多是因为极强的自我调整能力。相信只要给予穆里尼奥充足的时间,他一定能够再度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说起穆里尼奥的防守反击战术,不少老球迷一定会回想起2010这个年份。在那一年,葡萄牙人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峰—他在国内率领国际米兰夺得了意甲冠军、意大利杯冠军。更为关键的是,穆里尼奥率领的蓝黑军团国际米兰在欧冠联赛中展现出“万夫难挡之勇”。在欧冠1/8决赛中,穆里尼奥带领国际米兰以总比分3:1击败刷新英超联赛单赛季入球纪录的蓝军切尔西;到了1/4决赛,蓝黑军团对上了当赛季的欧冠最大黑马--莫斯科中央陆军。面对俄超霸主两回合背水一战的进攻,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展现出堪称世界顶级的高强度防守,他们在两回合赛事中不仅保持清白之身,还分别以1:0的比分拿下对手,成功挺进半决赛;在半决赛中,国际米兰对上了西甲豪门巴塞罗那,面对蓝黑军团的猛攻,穆里尼奥率队在主场3:1击败对手。到了次回合,国际米兰在被罚下一人的情况下再次展现出让人肃然起敬的铁血防守,最终他们以总比分3:2击败红蓝军团挺进欧冠决赛。

在和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展开的欧冠决赛中,穆里尼奥依旧将防守反击这一战术奉为首选。纵观那场比赛,拜仁慕尼黑在进攻端任何一项数据都要遥遥领先于国际米兰,他们掌握了多达69.8%的控球,且在90分钟内贡献了整整21脚射门。反观国际米兰,他们的控球率仅仅只有30.2%,射门数更是只有12脚,但球队凭借着众志成城的防守以及极具速度感的高效率反击总是能够在为数不多的进攻中将皮球推进到拜仁慕尼黑的防守腹地。最终国际米兰凭借着阿根廷球星迭戈·米利托的梅开二度,2:0战胜拜仁慕尼黑夺得欧冠冠军。那个赛季的国际米兰在穆里尼奥的帮助下成功加冕三冠王(要知道,截止到目前,国际米兰依旧是意大利足坛唯一一支达成单赛季三冠王成就的球队),创下了意大利足坛乃至欧洲足坛的一段佳话。

这三大极具含金量的冠军奖杯让穆里尼奥的防守反击战术被推崇至极,不少主教练都开始争相学习,世界足坛在短期内进入到一个由穆里尼奥引领的时间点。

在上篇文章中,笔者通过详细的数据为大家解析了穆里尼奥在意大利国内夺得联赛冠军以及意大利杯冠军时所使用的主要战术。不过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国际米兰虽然在意甲和欧冠都夺得了冠军,但他们在这两条战线所采取的战术策略可完全不同。在接下来的篇幅中,笔者将结合穆里尼奥当赛季在欧冠联赛中所使用的战术、阵型、主力框架,为各位详细解析国米在夺取欧冠冠军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战术打法。

当赛季国际米兰欧冠攻防数据总览

穆里尼奥虽然是防守反击战术的坚实拥戴者,但他绝不是一位不懂变通的呆板主教练。考虑到国际米兰的纸面实力远远高于绝大部分意甲球队,穆里尼奥在国内赛场崇尚主动掌握控球率,以阵地进攻的方式进行比赛。因此,2009-2010赛季的国际米兰在意甲联赛中的控球率、射门数、射正数、进球数都处于领先地位。

到了欧冠赛场上,情况有所改变。经验老道的穆里尼奥深知对手的强大,他开始强调球队主动放弃控球率,转而以更加简洁凝练的反击战术展开进攻。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国际米兰在2009-2010赛季欧冠联赛中的各项数据相较于意甲联赛有了不小的减少。在2009-2010赛季欧冠联赛中,国际米兰的场均控球率出现大幅下滑,仅仅只有44%,这一项数据只能在当赛季欧冠32强中排名第17位。与此同时,国际米兰的场均射门数相较于意甲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他们在欧冠的场均射门数只有12.5次,在当赛季欧冠32强中只能排到第21位。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蓝黑军团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但他们的进球数只有17个,场均进球数为1.31个,相较于意甲联赛的1.97个有了非常明显的减少,只能排在欧冠第7位。

进攻表现一般,但却能够最终夺冠,这说明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自然在防守端有着过人之处。在当赛季的欧冠中,蓝黑军团在6场小组赛中一共丢了6个球,场均丢球数为1.0个。进入淘汰赛后,国际米兰在1/8决赛中丢了1个球、在1/4决赛中没有丢球、在半决赛中丢了两个球、在决赛中没有丢球。综合来看,蓝黑军团在当赛季参加的13场欧冠中只丢了9个球,场均丢球数只有0.69个。如果我们把统计范围进一步缩小到欧冠淘汰赛,他们在当赛季仅仅只丢了3个球,场均丢球数只有0.43个,这样的防守数据放眼欧冠历史几乎都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穆里尼奥深刻意识到欧冠和意甲巨大的实力差距,他们没有办法在欧冠中展现出类似于国内的强大统治力。因此,葡萄牙人为了提高球队的取胜率不得不在欧冠中放弃更多的进攻主导权,转而以全面防守反击的策略进行应战。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环境,国际米兰在当赛季意甲和欧冠中的战术策略有着很多的不同,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

国际米兰欧冠主力阵型以及人员配置分析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提到,穆里尼奥更喜欢在意甲联赛中选用41212阵型(也就是442菱形中场)。到了欧冠联赛中,更加倾向于攻防平衡的41212阵型已经无法满足穆里尼奥的战术要求。穆里尼奥并没有将41212阵型奉为首选,葡萄牙人更喜欢将4231作为球队的首发阵容。在2009~2010赛季的欧冠联赛中,国际米兰有6场比赛选用了4231阵型、4场比赛选用41212阵型、3场比赛选用433阵型。

在主力人员配置方面,原先和米利托搭档出任双前锋的埃托奥会被安排到右边前卫位置,米利托就此成为了球队的单前锋。在中场区域,除了出现在右边前卫位置上的埃托奥,国际米兰在前卫线上的另外两名球员则分别是27号潘德夫以及10号斯内德。在双后腰位置上,穆里尼奥更喜欢选择19号坎比亚索+8号莫塔(也可以是5号斯坦科维奇)的组合。在后卫线上,穆里尼奥还是会选择他们在联赛中的主力球员:4号萨内蒂+25号萨穆埃尔+6号卢西奥+13号麦孔。

米利托

纵观当时的世界足坛,国际米兰的这一套首发阵容几乎已经算得上是“处处顶尖”:前锋线上的米利托虽然不具备非常强大的支点作用,但胜在速度极快、跑位鬼魅,加之勤勤恳恳的拼抢态度,可以说完美符合穆里尼奥对于前锋的战术要求。中前卫位置上的斯内德是当时世界上同位置中实力最为出众的球员,他的组织调度以及外围远射几乎都无懈可击。与此同时,处于左右两边的潘德夫、埃托奥、萨内蒂、麦孔都是一等一的边路进攻好手,他们在边路的反复冲击同样可以为蓝黑军团苦苦追求的边路快速进攻带来有效的帮助。

当然了,强大的人员配置只是赢得比赛的其中一个要素,但却不是最关键的要素。想要在高手云集的欧冠赛场上走到最后,仅仅依靠一批巨星可以远远不够的。穆里尼奥当赛季之所以能够带领国际米兰在欧冠中展现出“万夫不挡之勇”,便是因为他们构造出了一套防守稳固、进攻犀利的战术打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环境,通过大数据以及战术板对于国际米兰当赛季的战术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国际米兰在欧冠中的战术打法

  • 进攻策略

萨内蒂

在当时的那一支国际米兰阵中,无论是左边后卫4号萨内蒂还是右边后卫13号麦孔都是同位置上最顶尖的球员。在意甲联赛中,穆里尼奥更喜欢给予左边后卫萨内蒂更多的进攻自由权,这位阿根廷边路快马在进攻过程中常常高度上压到边锋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为了增加战术迷惑性,穆里尼奥在欧冠中对于组织进攻的要求有所变化。首先,考虑到国际米兰在欧冠中的对手都是各大联赛中的顶尖强队,葡萄牙人减少了两名中后卫--25号萨穆埃尔以及6号卢西奥的拿球时间,以图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后场低级失误。

其次,穆里尼奥对于边路进攻的重心也从左路转换到右路,13号麦孔在这一时期承担起更加繁重的边路组织+突击责任。当麦孔沿右路高度上压到右边前卫或是右边锋位置上时,穆里尼奥并不会要求左路的萨内蒂进行同步前插包抄,而是会命令他内收到两名中后卫身旁,构筑出临时的三后卫阵型。当然了,麦孔在后场并不会进行第一时间的主动要球,国际米兰4231阵型中的双后腰19号坎比亚索以及8号莫塔(特别是坎比亚索)才是蓝黑军团由后向前出球的关键人物。

当双中卫萨穆埃尔以及卢西奥拿球后,19号坎比亚索会第一时间回撤到后卫线身前,进行主动要球。可以想象,坎比亚索的主动回撤必然会吸引对手中场球员进行跟随性的补防移动,这样一来,国际米兰另外一名后腰莫塔便有了更大的接球空间。一旦坎比亚索能够抢在对方防守球员到位之前将皮球输送到身位更加靠前的莫塔等人脚下,国家米兰进攻众将就将获得一片进攻开阔地,无论和斯内德进行中路渗透或是和麦孔打出边中结合都显得如鱼得水。

当皮球通过中场后,国际米兰主要有两种进攻方式—边路进攻以及中路进攻。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蓝黑军团的边路进攻战术。按照常理来讲,当边后卫持球通过中场后,边锋会进行第一时间的接应,并且和边后卫打出二次后套的配合。不过我们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米兰在4231阵型中选用的右边前卫(在进攻中即是右边锋)埃托奥并非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边锋,他更加擅长的进攻方式还是游弋到中路正对球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环境,麦孔在边路的进攻搭档其实并不是埃托奥,而是国米的中前卫—斯内德。

斯内德虽然在首发阵容中出现在中路,但他并不是一位固守于中路的常规组织型中场。灵巧的脚下盘带技术、卓越的场上局势观察能力······出众的个人能力让他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胜任边锋职责。当然了,麦孔在右路的后套传中只是国际米兰边路进攻的一个方式,潘德夫所在的左边路同样可以在蓝黑军团的边路进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潘德夫

不少球迷朋友看到这里可以稍有不解:由于萨内蒂在进攻过程中压上幅度不大,国米在左边路能够进入对手防守腹地的球员只有潘德夫一人,仅仅依靠他一人之力能够完成边路威胁进攻吗?这一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潘德夫想要在阵地进攻突入对手防守腹地自然非常困难,但他如果作为一个突然接球人,就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来看上面这一张图片,斯内德游弋到右路得球后,可以选择不将皮球交给后套要球的麦孔,而是利用自身个人能力强行内切从而来到中路。考虑到斯内德在进攻过程中的移动始终固定于中路以及右路,必然会逼迫对方防线进行整体拉边移动。这时的潘多夫不必跟随对手防守球员一并内收,只需要停留在左边路边线附近等待即可。潘德夫这样的移动思路迫使对方防守球员没有办法对其进行贴身盯防,充足的接球空间旋即出现。当斯内德将皮球输送到左路后,潘德夫便可以获得从容的皮球调整时间随后完成传中。此时国际米兰在禁区内拥有米利托、斯内德、埃托奥、麦孔4名包抄点,进攻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知道穆里尼奥是一位非常强调防守稳定性的主教练。在某些强强对话中,穆里尼奥会在边路插上传中球员身后设置保护人(斯内德保护潘德夫身后、埃托奥保护麦孔身后)。如此具有层次感的进攻保护战术让对手非常难以寻觅到国际米兰的防守漏洞,这也是他们能在当赛季进球数不多的情况下勇夺欧冠冠军的重要原因。

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国际米兰的主要中路进攻战术。相较于边路进攻,国际米兰的中路进攻更多依赖于斯内德与埃托奥、米利托的配合(埃托奥在进攻中不会尝试在呆在右路,待到皮球进入对手防守三区后,这位喀麦隆球星就会内收到中路,与米利托组成双前锋)。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国际米兰的进攻终结点虽然来自于中路,但发起点却来自于两名边后卫。原因非常简单,莫塔、坎比亚索两名后腰在中路必然会牵扯对方防线整体内收,左右两边的萨内蒂以及麦孔便能够侧面获得更大的拿球空间。

当萨内蒂或者麦孔拿球后,并不会像往常一样径直加速朝对方禁区冲去,而是会主动放低前进速度,给予对方防守球员一定的补防时间。国际米兰这样的战术策略看似违背了穆里尼奥苦苦追求的“速度感”,实则充分调度开对方防守球员的整体站位,让中路的斯内德拥有了更大的接球空间。我们在这里以萨内蒂为例,当对方防守球员整体拉边试图限制萨内蒂的向前时,后者就会巧妙改变思路,在中场区域就径直将皮球挑传到中路的斯内德脚下。由于对方绝大部分中场球员都在此次防守过程中大幅拉边,斯内德在中路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持球操作空间。

我们来解析一下斯内德于中路得球后的进攻方案。我们在此可以将国际米兰当时的中路渗透战术大致归结为两大类—“外围远射”以及“直塞渗透”。我们先来介绍“外围远射”这一战术方针。当斯内德在中场中路拿到皮球后,中锋米利托以及内收包抄的埃托奥会进行非常灵巧的“分散式跑位”。简而言之,米利托会突然加速斜插向大禁区左侧,而埃托奥则会突然斜插向大禁区右侧。两位前锋的这一跑位看似远离球门,实则逼迫对方两中卫进行跟随性的拉边移动,侧面为禁区弧顶区域的荷兰球星斯内德拉扯出更大的远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即便对方的中场防守球员补防到位,以斯内德世界顶级的个人能力,有很大的可能可以完成个人突破。此时由于两中卫脱离中路且无法封堵射门路线,斯内德依旧可以从容完成远射。国米这一战术思路从斯内德当赛季的远射次数也可以看出,这位荷兰巨星无论在意甲还是欧冠都是国米阵中远射尝试最多的球员。

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国际米兰的直塞渗透方案,当斯内德在中路得球后,米利托与埃托奥其中之一会稍作后撤,逼迫对方一名中后卫离开小禁区附近。这样一来,对方中路的肋部空档就此暴露出来。与此同时,另外一名前锋立即沿对方肋部空档进行前插要球,斯内德在此瞬息之间既可以进行地面直塞,也可以长传吊身后,球队的进攻就此呈现出极有层次感的态势。

  • 防守策略

说到穆里尼奥,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稳如泰山的防守。按照常理来讲,4231阵型的最大弱点就是边路防守力量不足。穆里尼奥深切意识到该阵型的缺点,遂将更多的注意力放置于边路防守之中。当球权转换后,国际米兰的一大防守特色就是快速退回半场,并且拉开阵型、扩大横向拦截面积。当然了,一旦两名边前卫位置过于拉边,4231阵型就会暴露出巨大的肋部空档。为了防止对手沿中路展开威胁进攻,穆里尼奥会要求比赛态度勤恳的斯内德将位置回收到双后腰身旁,球队就此在防守状态下组成了横向拦截面积极大的451阵型。

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在防守过程中另外一大鲜明的特点便是区域结合盯人战术。与绝大部分球队不同,高度强调纪律性的穆里尼奥似乎并不喜欢人盯人防守,而是希望球队自中场区域开始采取区域结合盯人防守策略。这一种防守策略最大的特点便是不易出现被对手通过横向调度拉扯出肋部空档,球队的拦截线始终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下。正是在如此先进的战术理念下,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展现出极其坚韧的防守稳定性。用更夸张的话来讲,对手想要攻入蓝黑军团的防守三区都非常的困难。

不少球迷看到这里可能会略有疑惑:既然区域结合盯人战术能够取得如此奇效,为什么在当今世界足坛的被使用次数却不多呢?原因十分简单,国际米兰拥有一批实力、球商都处于世界顶尖的球员。他们不会因为对方的反复横传调度忘记自己的防守职责,而是懂得何时上压、合适回位。反观当时世界足坛,能够拥有这样一批态度实力俱佳的顶级球星的球队可谓寥寥无几。实力一般的球队若盲目使用区域结合盯人战术,不仅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反而还会因为冒失的移动被对方寻觅到中路空档。

国际米兰当赛季的“铁血防守”从欧冠半决赛次回合客场面对巴萨的比赛中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在双方的首回合中,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展现出他们非常擅长的高效率足球理念,最终在控球率只有28.7%的情况下,凭借着斯内德、麦孔以及米利托的先后建功打入三球,最终在主场3-1逆转战胜巴萨。

尽管在主场拿到了足够的优势,但当时的舆论趋势还是普遍认为宇宙队巴萨极有可能在诺坎普完成翻盘。从双方身价来看,巴塞罗那全队达到了惊人的4.36亿欧元,而国际米兰只有1.75亿欧元,还不到红蓝军团一半。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客场作战的蓝黑军团在比赛不到半小时就被罚下一人(莫塔),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只能少一人迎战。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穆里尼奥全面收缩防线,祭出了观赏性不强、但效果极佳的“铁桶阵”。

从双方的比赛数据来看,国际米兰仅仅只有13.6%的控球率,射门数更是只有可怜的1脚。但正是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下,穆里尼奥坚韧的防守哲学让巴塞罗那引以为傲的传控打法完全失去风采。尽管红蓝军团由皮克打入一球,但首回合的劣势依旧让他们惨遭淘汰。

结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穆里尼奥的防守反击战术在使用之初也曾受到质疑,不过葡萄牙人并没有因为质疑声就放弃自己选择的道路,最终他的防反战术在国际米兰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在本篇文章中,小编结合穆式国米的各项数据,为大家重新勾勒出当时那支横扫欧洲足坛的“无敌之师”。上至反击犀利度、下至防守稳固度,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几乎都做到了无懈可击。尽管如今的穆里尼奥陷入了短暂的执教低迷期,但我们相信,这位世界级名帅一定可以走出当下的困境,重新让防守反击得到世人的认可。